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。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。
毫釐有差,天地懸隔。欲得現前,莫存順逆。
違順相爭,是為心病。不識玄旨,徒勞念靜。
圓同太虛,無欠無餘。良由取捨,所以不如。
莫逐有緣,勿住空忍。一種平懷,泯然自盡。
止動歸止,止更彌動。唯滯兩邊,寧知一種?
一種不通,兩處失功。遣有沒有,從空背空。
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。
歸根得旨,隨照失宗。須臾返照,勝卻前空。
前空轉變,皆由妄見。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
二見不住,慎勿追尋。纔有是非,紛然失心。
二由一有,一亦莫守。一心不生,萬法無咎。
無咎無法,不生不心。能隨境滅,境逐能沈。
境由能境,能由境能。欲知兩段,元是一空。
一空同兩,齊含萬像。不見精麤,寧有偏黨?
大道體寬,無易無難。小見狐疑,轉急轉遲。
執之失度,心入邪路。放之自然,體無去住。
任性合道,逍遙絕惱。繫念乖真,沈惛不好。
不好勞神,何用疏親?欲趣一乘,勿惡六塵。
六塵不惡,還同正覺。智者無為,愚人自縛。
法無異法,妄自愛著。將心用心,豈非大錯?
迷生寂亂,悟無好惡。一切二邊,妄自斟酌。
夢幻空華,何勞把捉?得失是非,一時放卻。
眼若不眠,諸夢自除。心若不異,萬法一如。
一如體玄,兀爾忘緣。萬法齊觀,歸復自然。
泯其所以,不可方比。止動無動,動止無止。
兩既不成,一何有爾?究竟窮極,不存軌則。
啟心平等,所作俱息。狐疑盡淨,正信調直。
一切不留,無可記憶。虛明自然,不勞心力。
非思量處,識情難測。真如法界,無他無自。
要急相應,唯言不二。不二皆同,無不包容。
十方智者,皆入此宗。宗非促延,一念萬年。
無在不在,十方目前。極小同大,妄絕境界。
極大同小,不見邊表。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。
若不如是,必不須守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但能如是,何慮不畢?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。
言語道斷,非去來今。
【題解】
〈信心銘〉創作於六世紀末、七世紀初之間。為禪宗三祖僧璨所作。全文以四言韻詩構成,共一百四十六句,五百八十四字。內容主要強調超越一切對立、差別、是非、得失的妄念,而住於平等一味的自在境界。係歌頌信心不二的禪門思想。全文上承達摩禪法,下啟六祖頓門,融匯楞伽、般若、三論、華嚴諸宗精要,並受到老莊及僧肇思想的一定影響。與傅大士的〈心王銘〉、牛頭法融的〈心銘〉出自同一思想。是一篇以中國化的解脫思想來解說禪法真髓的重要著作。
〈信心銘〉自唐代起一直受到重視,廣為流布,對初期禪宗思想的形成,影響甚鉅。歷代大德為其撰疏作解很多,其中以宋朝真歇清了禪師《信心銘拈古》(存於《真歇清了禪師語錄》之內)及元朝明本中峰禪師《信心銘闢義解》(存於《中峰和尚廣錄》之內)最為著名。
【習題】
一、請敘述〈信心銘〉的主要思想。
二、試說明「莫逐有緣,勿住空忍」的含意。
三、本文對你有什麼影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