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叢書9-藝文

首頁 > 星雲大師文集 > 佛教叢書9-藝文

分享到FB

    觀世音贊(六首)      宋‧黃庭堅

 

  海岸孤絕補陀巖,有一眾生圓正覺。八萬四千清淨眼,見塵勞中華藏海,八萬四千母陀臂,接引有情到彼岸。涅槃生死不二見,是則名為施無畏,八風吹播老病死,無一眾生得安隱。心華照了十方空,即見觀世音慈眼,設欲真見觀世音,金沙灘頭馬郎婦。

 

  自心海岸孤絕處,戒定慧香補陀伽,觀身實相淨聖尊,自度眾生大悲願。一一漚漚鏡本空,八萬四千垂手處,夢時捉得水中月,親與獼猴觀古鏡。聖慈悲願觀自在,海岸孤絕補陀巖,貫花纓絡普莊嚴,度生如幻現微笑。有一眾生起圓覺,即現三十二應身,壁立千仞無依倚,住空還以自念力。

 

  以法界印印諸善根,以平等印普印諸業,八萬四千母陀臂,諸佛承我稱提刀;八萬四千清淨眼,眾生依我成正覺,補陀巖下白花風,月照海漩三昧底。

 

  聖慈悲願觀自在,小白花山住道場,海漩三昧覺澄圓,三十二應施無畏。有一眾生發大心,願度我身及含識,萬仞峰前撒手過,觀音豈復異人乎?

 

  敬禮補陀巖下水邊,十方三世無不現前,願我亦證空覺極圓,處處悲救火中生蓮。

 

    觀音讚      元‧如瑛

 

  三大劫修觀自在,時光果證菩提,補陀山上座巍巍,手持甘露水,身掛六銖衣,救度眾生無盡意,毫光普照群迷,端嚴由解起慈悲,十方常供養,四海盡歸依。

 

    魚籃觀音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籃兒在手,腳不住走,十字街頭,要人知有。

    又

  手中一物,常放不下。赤心片片,為人不假。是故我說,真慈悲者。

    又

  手提魚兒街上賣,眼裏尋人只圖快。中心不愛半文錢,多因要了慈悲債。

 

    紫竹觀音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紫竹林,七寶地,普陀巖,金剛際,十方坐斷鎮常閒,有求之者隨聲至,不是吾師觀世音,誰能箇箇皆如意?

 

    南海觀音大士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碧海蒼崖,黃花翠竹,魚鼈蛟龍,夜叉鬼窟,隨類現形,沿流出沒,如空在地,無處不足。此是觀音自在身,不枉稱為過去佛。

 

    蓮葉觀音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苦海無涯,誰為彼岸?一葉紅蓮,隨流汎汎。以此舟航,無處不遍。萬類有求,隨感應念。是故稱名,普門示現。

 

    自在觀音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稽首大悲主,圓滿自在身,鏡像水月中,而作難思事。微細法界塵,一塵一切剎,剎剎如塵眾,無處不現形。眾生一念間,一時平等應,如圓通所說,猶是分量數。唯我心自知,大士全不覺。

 

    海潮觀音大士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森羅普印,性海湛然,境風一擊,波浪滔天。圓滿法身,端然常住,於波浪中,光明彌露。是故眾生識浪作惡,法身潛為見聞知覺;是故智者於見聞中,一念返觀,業海頓空。大士救苦,匪從外來,自心顯現不假安排。既唯自心,何用外尋?但聞聞性,名觀世音。

 

    六觀堂贊      宋‧蘇東坡

 

  我觀眾生,念念為人,晝不見心,夜不見身。佛言如夢,非想非因,夢中常覺,孰為形神?我觀眾生,終日疑怖,土偶不然,無罣礙故。佛言如幻,永離愛惡,飢飧畫餅,無有是處。我觀眾生,起滅不停,以是為故,乃有死生。佛言如泡,泡本無成,能壞能成,雖佛不能。我觀眾生,顛倒已久,以光為無,以影為有。佛言光影,我亦舉手,從此永斷,日中狂走。我觀眾生,同游露中,對面不見,衣沾眼蒙。佛言如露,一照而通,蒙者既滅,照者亦空。我觀眾生,神通自在,於電光中,建立世界。佛言如電,言發意會,佛與眾生,了無雜壞。垂慈老人,嘗作是觀,自一至六,六生千萬。生故無窮,一故不亂,東坡無口,孰為此贊?

 

    然燈古佛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然燈古佛,釋迦之師也。往昔有緣,無心而遇,因布髮掩泥,持青蓮華而作供養,得蒙授記,遂證菩提。今睹光像,欽渴翹仰,焚香作禮,以偈贊曰:

  稽首然燈,吾師之師,妙用無極,故我皈依。白日麗天,萬象斯鑒;滿月寒空,眾疊齊現。明所不明,照其不

  照,惟此智燈,光明朗耀。秉法王令,佩實相印,磐石晏安,十方鎮靜。其心如空,靡所不容,有扣之者,響若

  洪鐘。其容湛寂,恬然凝謐,瞻之仰之,諸障頓息。緣會而遇,無心而得,紺髮滿頭,青蓮一葉,布髮掩泥,志

  誠皈命,持華作供,貴乎清淨,無上菩提,當蒙授記,罔象玄珠,不容思議,心心相印,光光互融。慧命無量,

  功德無窮。

 

    阿彌陀佛贊       宋‧蘇東坡

 

  蘇軾之妻王氏,名閏之,字季章,年四十六,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師。臨終之夕,遺言捨所受用,使其子邁、迨、過為畫西方阿彌陀佛。紹聖元年六月九日,像成,奉安于金陵清涼寺。乃為贊曰:

 

  佛子在時百憂繞,臨行一念何由了?口誦南無阿彌陀,如日出地萬國曉,

  何況自捨所受用,畫此圓滿天日表,見聞隨喜悉成佛,不擇人天與蟲鳥,

  但當常作平等觀,本無憂樂與壽夭。丈六長身不為大,方寸千佛夫豈小?

  此心平處是西方,閉眼便到無魔嬈。

 

    彌勒讚      晉‧支道林

 

  大人軌玄度,弱喪升虛遷。師通資自廢,釋迦登幽閑。彌勒承神第,聖錄載靈篇。乘乾因九五,龍飛兜率天。法鼓振玄宮,逸響亮三千。晃晃凝素姿,結跏曜芳蓮。寥朗高懷興,八音暢自然。恬智冥徼妙,縹眇詠重玄。磐紆七七紀,應運蒞中璠。挺此四八姿,映蔚花林園。亹亹玄輪奏,三攄在昔緣。

 

    地藏讚      元‧如瑛

 

  地藏能仁弘誓廣,慈悲不倦隨機,手攜金錫振阿鼻,普天皆晃曜,遍地盡聲持,救度眾生盡盡,毫光照燭幽岐,三途八難息昏迷,有情超彼岸,無處不歸依。

 

    圓通大士贊      明‧憨山德清

 

  惟大士身,無處不在。故大士心,圓通無礙。十方眾生,元非分外。

  色裏膠青,水中土由。既無彼此,難分疆界。所以應求,如此便快。

 

    仁宗皇帝讚三寶文      宋‧仁宗

 

   .讚佛

  天上天下,金僊世尊,一心十號,四智三身。

  度脫五陰,超踰六塵,生靈歸敬,所謂能仁。

 

   .讚法

  萬法唯心,心須至靜,由彼一心,能生萬行。

  背覺為妄,悟真則聖,稽首法門,昭然佛性。

 

   .讚僧

  六度無懈,四恩匪常,為人眼目,助佛津梁。

  體潤一雨,心薰眾香,道無不在,此土他方。

 

    六道讚      唐‧法照

 

  欲知何處苦偏多,唯有泥犁更不過,罪人一人經塵劫,受苦從頭無奈何,渴飲鎔銅登劍樹,飢餐猛火度灰河,願離此苦生安樂,求生淨土見彌陀。

 

  思惟餓鬼實堪怜,遍體由來猛火燃,兩耳不聞漿水字,一身唯有骨相連,值食將餐便作火,臨河欲飲見枯泉,願離此苦生安樂,長處西方坐寶蓮。

 

  迷塗一配畜生身,逕歷多年受苦辛,嚴冬露地居寒雪,盛夏當街臥闇塵,衣裳盡用皮毛覆,飲食唯將水草珍,願離此苦生安樂,長處西方坐寶蓮。

 

  人身雖復甚難求,得已還生萬種憂,始見紅顏花欲茂,俄然自髮颯成秋,魂飛魄散身歸塚,命盡形銷肉糞坵,如何不樂生安樂,永坐金臺佛國遊。

 

  修羅諂詐性頑豪,善根併被有疑燒,由此身同鬼受苦,沈淪長劫處塵勞,由因不信墮修羅,鬥戰相諍受苦多,願捨狐疑生淨國,西方長得近彌陀。

 

  諸天快樂不思議,自為多生無盡期,一期報盡還遭苦,捨彼歡喜受五衰,液中臭汗皆流出,頭上天冠花更萎,盡是無常流轉處,不如極樂坐蓮池。

 

    僧伽贊      宋‧蘇東坡

 

  盲人有眼不自知,忽然見日喜而舞。非謂日月有在亡,實自慶我眼根在。

  泗濱大士誰不見?而有熟視不見者。彼豈無眼業障故,以知見者皆希有。

  若能便作希有見,從此成佛如反掌。傳摹世間千萬億,皆自大士法身出。

  麻田供養東坡贊,見者無數悉成佛。

 

    白侍郎六讚      唐‧白居易

 

  樂天常有願,願以今生世俗文筆之因,翻為來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也。今年登七十,老矣病矣,與來世相去甚邇。故作六偈,跪唱於佛法僧前,欲以起因發緣,為來世張本也。

 

    .讚佛

  十方世界,天上天下,我今盡知,無如佛者,

  堂堂巍巍,為天人師,故我禮足,讚嘆皈依。

 

    .讚法

  過見當來,千萬億佛,皆因法成,法從經出,

  是大法輪,是大寶藏,故我合掌,至心迴向。

 

    .讚僧

  緣覺聲聞,諸大沙門,漏盡果滿,眾中之尊,

  假和合力,求無上道,故我稽首,和南僧寶。

 

    .讚眾生

  毛道凡夫,火宅眾生,胎卵濕化,一切有情,

  善根苟種,佛果終成,我不輕汝,汝無自輕。

 

    .懺悔

  無始劫來,所造諸罪,若輕若重,無大無小,

  我求其相,中間內外,了不可得,是名懺悔。

 

    .發願

  煩惱願去,涅槃願住,十地願登,四生願度。

  佛出世時,願我得親,最先勸請,請轉法輪。

  佛滅度時,願我得值,最後供養,受菩提記。

 

    三寶讚      元‧如瑛

 

  佛寶嘆無窮,功成無量劫中,巍巍丈六紫金容,覺道雪山峰,眉際玉毫光燦爛,照開六道昏蒙,龍華三會願相逢,演說法真宗。

 

  法寶實難量,如來金口宣揚,龍宮海藏散天香,覺者誦琅琅,玉軸霞絛金寫字,似排秋鴈成行,只因三藏請來唐,千古為敷揚。

 

  僧寶不思議,身披三事雲衣,浮盃振錫剎那時,赴感應隨機,堪作人間功德主,堅持戒行無違,我今稽首願遙知,振錫杖提攜。

 

    歸依讚      宋‧王安石

 

  歸依眾,梵行四威儀,願我遍遊諸佛土,十方賢聖不相離,永滅世間癡。

  歸依法,法法不思議,願我六根常寂靜,心如寶月映琉璃,了法更無疑。

  歸依佛,禪指越三祇,願我速登無上覺,還如佛坐道場時,能智又能悲。

 

    三笑圖贊      宋‧蘇東坡

 

  彼三士者,得意忘言。盧胡一笑,其樂也天。嗟此小童,麋鹿狙猿。

  爾各何知,亦復粲然。萬生紛綸,何鄙何妍?各笑其笑,未知孰賢。

 

    三笑圖贊(並序)      宋‧智圓

 

  昔遠公隱於廬山,送客以虎溪為界,雖晉帝萬乘之重,桓玄震主之威,亦不能屈也。及送道士陸修靜,儒者陶淵明,則過之矣。既覺之,乃攜手徘徊,相顧辴然。噫!得非道有所至,而事有所忘乎!人到於今寫其形容,謂之三笑圖,止為戲翫而已,豈知三賢之用心邪!於是作贊以明之:

   釋道儒宗,其旨本融,守株則塞,忘筌乃通。

   莫逆之交,其惟三公,厥服雖異,厥心惟同。

   見大忘小,過溪有蹤,相顧而笑,樂在其中。

 

    高聲念讚      唐‧法照

 

  第一能排除睡障,意令諸子離重昏,障滅身心亦清淨,更見西方百寶門。

  第二動振天魔界,令遣心歸念佛門,但使魔宮聞一念,因慈永劫奉慈尊。

  第三聲遍十方界,為令惡取苦皆停,一一能聞無量壽,咸登淨國住經行。

  第四三途幽苦息,須臾變作寶蓮成,罪人盡處花間坐,登時聞法悟無生。

  第五無令外聲入,心心直往法王家,光明長照琉璃殿,化生同子散金花。

  第六妄念心無散,彌陀淨剎想中成,寶樹林間宣妙法,聲聲唯讚大乘經。

  第七勇猛勤精進,無明塵埃自消除,念念常觀極樂國,彌陀慈主贈明珠。

  第八諸佛皆歡喜,當來護念信心人,一一咸令不退轉,臨終證得紫金身。

  第九能入深三昧,寂滅無為無漏禪,念時無念見諸佛,永超生死離人天。

  第十由具諸功德,恒沙福智果圓明,臨終淨國蓮花坐,彌陀聖眾自親迎。

 

    文殊師利讚      晉‧支道林

 

  童真領玄致,靈化實悠長。昔為龍種覺,今則夢遊方。忽怳乘神浪,高步維耶鄉。擢此希夷質,映彼虛閑堂。觸類興清遘,目擊洞兼忘。梵釋欽嘉會,閑邪納流芳。

 

    維摩詰讚      晉‧支道林

 

  維摩體神性,陵化昭機庭。無可無不可,流浪入形名。民動則我疾,人恬我氣平。恬動豈形影,形影應機情。玄韻乘十哲,頡頏傲四英。忘期遇濡首,亹亹讚死生。

 

    歸西方讚      唐‧法照

 

 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,歸去來。娑婆不可停,輪迴無定止,長劫鐵犁耕,苦苦何能忍,三塗路上行,不如專念佛,極樂悟無生,願共諸眾往生生安樂國。

書籍目錄

目錄